安装耐酸砖时,以下操作错误需极力避免,否则会影响耐酸砖的使用效果与寿命:
基层处理不当
基层不清洁:若基层表面残留灰尘、油污、疏松层等杂质,会阻碍粘结材料与基层有效粘结,导致耐酸砖空鼓、脱落。如在化工车间,地面油污未清理干净就铺设耐酸砖,粘结力会大打折扣。
基层不平整:基层平整度不足,用 2m 靠尺检查偏差超 5mm,会使耐酸砖与基层接触不紧密,局部受力不均,出现空鼓、开裂。如地面凹凸不平,耐酸砖铺设后易在凸起或凹陷处损坏。
基层含水率过高:基层含水率超 6% - 8%,水分蒸发会在耐酸砖与基层间形成水汽层,削弱粘结力,造成空鼓。像在潮湿地下室铺设耐酸砖,未烘干基层就施工,易出现此类问题。
粘结材料问题
材料选择错误:未按使用环境选粘结材料,如在强酸性环境用普通水泥砂浆,而非耐酸胶泥,会因粘结材料不耐酸被腐蚀,致耐酸砖脱落。
配比不准确:不按产品说明配比,如聚合物水泥砂浆中聚合物乳液与水泥比例失调,或水玻璃耐酸胶泥中水玻璃与固化剂比例不对,会影响粘结材料性能,降低粘结强度。
搅拌不均匀:粘结材料搅拌不充分,成分分散不均,局部性能差异大,影响整体粘结效果,可能使耐酸砖部分粘结不牢。
耐酸砖铺贴操作失误
砖缝处理不当:砖缝过小,耐酸砖受热胀冷缩影响,无伸缩空间,易挤压开裂;砖缝过大,不仅影响美观,还会增加填缝材料用量与施工难度,且易藏污纳垢。如在温度变化大的室外区域,砖缝过窄,耐酸砖易因热胀破裂。
粘结材料涂抹不均:耐酸砖背面粘结材料涂抹不均匀,中间厚边缘薄或局部漏涂,会使砖体受力不均,导致空鼓。尤其是大规格耐酸砖,涂抹不均问题更易引发空鼓。
敲打力度不当:铺贴时敲打力度过大,可能敲碎耐酸砖;力度过小,耐酸砖与基层粘结不紧密,出现空鼓。使用橡皮锤时,应从砖中心向四周均匀敲打,确保粘结牢固。
铺贴顺序混乱:无合理铺贴顺序,随意铺贴,易出现砖缝不直、宽窄不一等问题,影响美观与整体结构稳定性。应从墙面或地面一端开始,按顺序铺贴。
填缝施工错误
填缝材料选择不当:选不耐酸、收缩性大或粘结力差的填缝材料,如在酸性环境用普通白水泥填缝,会被酸液腐蚀,出现裂缝、脱落,失去填缝保护作用。
填缝不密实:填缝时未将材料填满砖缝,留有空隙,酸液易渗入,腐蚀耐酸砖和基层,降低使用寿命。
填缝时间不合适:在粘结材料未初凝就填缝,填缝操作可能扰动耐酸砖,影响粘结效果;粘结材料终凝后填缝,砖缝清理困难,填缝材料与砖体粘结不牢。
施工后养护与保护缺失
养护不足:未按粘结材料特性养护,如聚合物水泥砂浆未洒水养护,水玻璃耐酸胶泥未在干燥环境养护,会影响粘结材料固化,降低粘结强度。
过早使用:粘结材料未达足够强度就投入使用,如环氧耐酸胶泥未完全固化就有重物碾压,会导致耐酸砖松动、脱落。
缺乏保护:施工后未对已铺耐酸砖保护,后续施工中重物撞击、尖锐物划伤,会损坏砖面,降低耐酸性能与美观度。